新闻详情

融合对接 迸发新材料产业价值


       新材料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基础。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作为国际知名的工业盛会,吸引了全球机器人、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制造业领域的大量企业参展,这些企业同时也是引领新材料应用的主要力量,自2015年起,中国工博会旗下的新材料展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参展规模一届比一届大。
       今年新材料展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配套材料和石墨烯、高温超导等前沿材料进行技术交流、经贸协作,为新材料及其应用企业搭建展示、洽谈、交易的平台。

碳纤维拥有大能量

      上海石化展区展出了上海石化在碳纤维领域的最新产业化成果,其展示的碳纤维连续抽油杆新型高效机采系统,可大幅提高油田工作效率,应用于中石化545个油田,直接经济效益达2.45亿元。

(上海石化展台)

       据上海石化的工作人员介绍,其研发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用于风电叶片、汽车、石油化工等领域,这款碳纤维更是获得了上一届中国工博会新材料展展品的一等奖。

(48K大丝束碳纤维)

       上海石化自开展碳纤维研究以来,形成从原丝、预氧丝、碳纤维到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先后承担完成多项国家“863”、“973”计划和中国石化重大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已自主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丝、碳纤维成套技术,拥有113项专利,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打破国外专利壁垒的3D打印系统

       巴斯夫主要展示的是其自主研发的3D 打印系统,其优势在于每小时输出量超过 1000 克,比国内外同类设备快10倍以上,设备 BOM 成本为同类设备的 5 分之一,同时生产 3D 打印设备和耗材,耗材成本为市场价格的 1/10。值得注意的是,巴斯夫的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专利壁垒。据工作人员透露,在不久前举行的德国Euromold ,这个全球最大和最专业的工业 3D 打印机展会上,只有巴斯夫一家作为中国工业 3D 打印机厂商参展,其他众多3D 打印厂家由于专利等问题集体缺席。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具有和国外巨头平等竞争的能力。巴斯夫研究的RP400 3D 打印机荣获2015 台湾金点设计奖和 2016 德国iF设计奖。

(巴斯夫3D打印的成品展示)

石墨烯纤维的广泛应用

       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作为专业的石墨烯研究平台,为中国工博会的专业观众带来了一条智能变色服,该变色服以石墨烯电热膜为发热元件,在温度的刺激下,实现由宝蓝色到无色的可逆换。这种温敏变色的的服装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可以作为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体表温度变化的可视化监测。在军事领域中,它能够作为变色迷彩,帮助士兵更好的隐藏自己,提高全地形作战的能力。

(智能变色服展示)

       除此之外,一款智能发光服同样引人注目,据悉,它采用的是发光纤维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夜跑、骑行等运动领域和户外执勤、城市环卫等特殊职业人群。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式发光警服,更为安全、更具美观性。

(智能发光服)

       来自苏州展团的常州红宇阳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专门研发纤维材料的企业,今年在中国工博会上展示了其特色产品:碳纤维发热布和石墨烯发热布。

(纤维发热布)

       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发热布主要用于护腰、护膝和发热眼罩的制造,在日常生活中普及范围很广泛。另外还重点展示了一幅石墨烯纤维卷轴画,它可以通过电流加热散发出热红外线,对于老年人风湿骨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石墨纤维卷轴画)

       据悉,本届新材料展参展企业来自全国18个省市和7个国家和地区,外省市企业超过三分之一。新材料展自首届以来陆续推出新品发布会、新材料专家团参观、新材料高峰论坛等紧贴企业需求的活动,加强各领域交叉对接,打造“政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沟通平台,提高了展会为参展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分享到: